您的当前位置:智慧体育首页 > 看资讯 > 民生新闻 > 年轻社工为何留不住?
年轻社工为何留不住?
来源:延边信息港   发布时间:2018-03-30   


近几年,全州各县市社区换届选举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中社工队伍“年轻化、高学历”是最为突出的变化。截至去年底,我州绝大多数社区都有“80后”甚至“85后”社工,大专以上学历占七成。


社区工作者是和普通百姓走得最近的,大到扶贫济困、就业援助,小到邻里纠纷、天雨屋漏等,他们都默默“包揽”着。


这批年轻、有活力、有文化的年轻社工穿大街走小巷,服务基层居民。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工作开展顺利吗?遇到哪些困境?近日,记者走近这一群体,进行了采访。


说起社区工作者,很多人还停留在过去“居委会大妈”的认识上,工作内容无非是些婆婆妈妈的事,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奔。然而,随着年轻社工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现实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些年轻的社工拥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想出一些效果好、受欢迎的好“点子”。


延吉市某社区副书记小王是“85”后,2011到社区工作。小王毕业于白城师范学院,学的是管理。为了服务好居民,去年,小王花费了不少时间绘制出了一个电子版的“民情地图”,用不同颜色和符号注明了辖区范围、居民户数、人口数、困难党员、低保户、残疾人等,整个社区的大小“民情”尽收眼底。


在汪清县某社区干了3年的大学生助理小宋,很受居民喜欢,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年轻有活力,工作负责任”。去年,她建了一个微信群,把社区贫困、病弱、空巢等居民加到群里,哪家有了困难和麻烦,在微信里“招呼”一下,她就跑过去帮忙。


还有在我州某社区工作了近10年的一位社工,为居民做了很多实事。居民都觉得他“巧”,会干活,同样为入住社区的外来人员提供政策解读、便民服务、社区活动等信息,他用电脑做出图解,或下载图片形象说明,让人一看就懂。


“大学生社工有科学的工作方法、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敢想敢做的激情冲劲,他们常常能打破常规、跳出框框想方法,为居民雪中送炭。”延吉市进学街道党工委书记韩迪欣慰地表示,这些年轻的社工正在迅速成长,为社区挑起大梁。


作为社会活跃细胞,我州年轻社工已迅速进入了角色,服务手段与时俱进,在扶贫济困、残障康复、就业援助、纠纷调解等方面,越来越多扮演城市润滑剂和减压阀的角色。


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年轻社工面临待遇偏低、价值难体现等诸多“成长的烦恼”。而他们频繁地调动、流失,也给社区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


延吉市的一名社区书记告诉记者,他们社区曾碰到这样的尴尬情况:有个新入职的社工,第一天上班就没来报到。原来,这位新人录取后一打听,工资待遇与“心理价位”相差甚远,直接走人。还有不少较高学历的年轻社工一进社区就直接“放话”:我把这儿当跳板,最多干一年。结果也是如此,这些人一般干到不满一年就离职了。


这并非个例。很多年轻人并没有将社工视为一份稳定的工作。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到2017年,我州招聘的年轻社工已有100多人离职,他们有50%左右考上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面对社工流失造成的人手不足,我州的很多社区书记一筹莫展:“现在的问题是招社工不难,但工作一两年后想留人,就太难了。但社区工作者需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才能确保正常开展工作。”


社区为什么留不住人?记者调查发现,主要是工作辛苦、薪酬待遇低、上升空间有限三个原因。


现在不少社区把担子压给年轻社工,他们要掌握劳动保障、城管、计生、消防、助老助残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居民来办事,不论涉及哪块业务,都要熟知;每天还有开不完的会、写不完的材料、做不完的台账、调解不完的事……


社工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工资和劳动不成正比。小王对记者说,她现在每月工资2400多元,每次同学聚会,她都不愿参加,担心被笑为“居委会大妈”,比一下工资待遇,也很有心理落差。


如何解决我州年轻社工流失问题,业内人士建议,提升社工工资保障,吸引更多的人到社区工作。我州社区工作者平均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这样的薪酬实难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毕竟,社会工作是一个职业,不是单纯奉献爱心,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好生活的权利。要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加入社工行列,提高薪酬待遇自然是当务之急。另外增强社工行业的社会认同度、加大对社工行业的宣传力度,也是长久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留在社区岗位上的手段,让他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产生自豪感和价值认同。

公众号1副本[2](1).jpg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话:0433--2753305
0 条评论
评论成功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热门资讯
热门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