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智慧体育首页 > 看资讯 > 民生新闻 > 重视残疾人事业 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
重视残疾人事业 提升保障和服务水平
来源:延边信息港   发布时间:2018-07-09   


汪清县将残疾人事业纳入振兴发展大局,大力加强残疾人保障制度建设,着力办好残疾人民生实事,扩大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残疾人民生保障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残联组织自身建设和基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十二五”期间,该县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

基本生活有保障

汪清县残疾人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正在逐步增多。

近五年,全县将7031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把残疾人精准扶贫工作纳入扶贫攻坚大局,使贫困残疾人获得政策叠加和差异化、倾向性政策扶持。将1.04万名残疾人纳入基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和其他专项救助显著加强。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工作,做到应补尽补。连续多年开展“两节”慰问和科局包保残疾人制度,县领导及各结对子单位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1400余人次,帮扶资金及物品累计30余万元。为485名参加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发放补贴55万元,累计为1300余人次残疾人发放燃油补贴33万元。

就业创业有渠道

该县积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水平。

通过分散按比例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就业等措施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462人,投入48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59期,免费培训残疾人2715人次。开展农村残疾人带传培训工程,培育近百名一、二级带头人,2014年争取到中国残联——英国隆纳济世助残农村残疾人经济融合发展项目,为18名残疾人发放小额贷款36万元,累计为1446名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培训服务,为62名考入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申报并发放扶残助学金19.5万元。投入78万元建立11处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安置残疾人239名,辐射带动500余人。

康复医疗有实招

该县不断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康复机构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累计投入107.8万元在县医院、中医院建立县级康复中心及15处乡镇康复站,54处村屯康复室,每年为2500余人次提供各类康复服务。累计发放轮椅、拐杖、盲杖等各类辅助器具和康复器材共计4500余件。近五年来,为606名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为低视力患者配备助视器138件,为110名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累计为517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提供治疗药物与住院服务,为脑瘫儿童进行免费矫治手术,为18名聋哑儿童免费试配助听器,为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55例。投资450万元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与民政部门合作成立汪清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开展“阳光家园”托养项目,发放托养补贴30.2万元,为453人提供阳光家园托养服务。

基层服务有氛围

近五年来,汪清县重新对200个行政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进行调整,累计为16880名残疾人填写调查表和服务需求表,建立了电子档案。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设立“汪清县残疾人联合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各类信息,大力宣传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典型事例,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吴基哲先后被授予“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称号,新华社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文化进社区试点单位”。汪清县图书馆专门设立残疾人阅览区和盲人电子阅览室,汪清县博物馆免费对残疾人开放。

“十二五”期间,汪清县争取到1654.9万元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使残疾人事业发展得到有力保障,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微信图片_20180619111106.jpg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电话:0433--2753305
0 条评论
评论成功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热门资讯
热门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