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6月27日,全省交通安全大整治活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省政府召开,省政府研究决定,从20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交通安全大整治活动。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对我省交通安全工作高度重视,会前分别作出重要批示。本报今起开设“全省交通安全大整治专栏”,及时报道我省交通安全整治的动态和交通安全的点滴变化。
每到饭口,他们的身影就会大量出现在街头巷尾;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在和时间赛跑;左手拿着手机抢单,右手把控着电瓶车(摩托车)的把手,在车流中来回穿梭……他们就是外卖骑手,在给用户送去便捷的同时,也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不少困扰。
近日,吉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公布了一组数据:从近三年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来看,涉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和行人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始终居高不下,占死亡人数总量52.8%,而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事故中,外卖行业从业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今年4月1日起,全省开展了行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以来,全省行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9.1%,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2%,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这场整治行动,却远未结束……
骑手说
道理都懂 逆行为了抢时间
国栋(化名)33岁,从事外卖骑手行业近一年时间,“这行不好干,累是一方面,二是心态得好,脾气大的人干不了。”国栋说,上岗第一天就是培训安全知识以及送餐技巧,公司不给配车,他就自己买了一辆,“刚开始道路不熟悉,送得慢,经常被差评,一个差评就扣20块钱,相当于三四单白干,非常心疼。”国栋说,除了差评外,外卖骑手最怕的就是投诉,一个电话投诉,公司会罚款300元到500元不等,好几天都白干了。
这个行业有淡旺季,也有高低峰。高峰时段,可能同时接五六个单子一起送。从客户下单就开始算时间,30分钟内送达,这还包括饭店制作的时间,要是赶上饭口,饭店出餐慢,骑手想不超时都难,“没办法,只能提前跟客户沟通解释,表示歉意呗,争取对方别差评,别投诉。”国栋负责的片区内有几栋写字楼,午休时电梯经常满员,实在来不及,就得爬楼梯,一趟下来,往往汗水已经浸透了上衣,顾不得休息,因为新的订单又来了。
“这行就是体力活,能干赚得就多,我一个月平均下来跑一千单,一单折合5元到6元之间,站点的前10名会有额外几百块钱奖金。”国栋说,骑手行业确实有月薪过万的,但只是少数,“能赚那么多的,得是旺季,还得是熟悉路线的,一般夏天也就三四千,冬天能达到六千以上。”
提起安全问题,国栋表示干这行确实风险很大,“我们总培训,要遵守交通规则,但还是经常有人受伤,安全的道理大家都懂,如果不着急,谁愿意闯红灯?谁愿意逆行?”国栋介绍,他所在的公司没有底薪,每天需要缴纳3元的保险金,一旦发生事故,300元以下公司不管,300元以上的费用,公司按照70%的比例报销,重大事故,公司垫付医药费。
“现在我还有个兄弟在医院躺着呢,也是因为抢红灯。”国栋说,就餐高峰期时会出现爆单的情况,骑手们拼命送餐,就是为了能够多抢几单,多赚点钱。
市民说
外卖骑手 让人又爱又恨
提起外卖骑手,多数的市民是又爱又恨。“要说爱,我懒在家里不想动弹,幸亏有外卖骑手,我才能足不出户吃上外卖;但说恨,也真有,每次开车上路,看到马路上不守规矩的外卖送餐车,都特别害怕。”长春市民王女士说,她曾目睹过多次外面骑手与机动车发生的碰撞,多数情况都是外卖骑手占主要责任。
“逆行、闯红灯、随意变道,这些都是外卖小哥们最常违规的行为……”王女士希望这些“小哥哥们”能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基础上再抢时间。
民警说
多次安全培训 仍违法不断
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绿园大队车宣科科长王浩说,从路面民警的反馈包括交通事故统计来看,最多见的就是闯红灯这一项,尤其是电瓶车、摩托车闯红灯发生的事故率违法率最高。王浩警官曾多次给外卖企业上培训课,但外卖骑手违法的事件依然时有发生。
“干这行的都不容易,一旦处罚或者扣车,对他们的生计有影响,但如果不处罚,又起不到警示意义,很多人在被交警教育过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王浩坦言,在执法过程中,每当面对外面骑手违法时,都很纠结。目前国对电动车有具体的标准,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但很多外面骑手的车子都不符合这一规定。
外卖骑手王先生说,在送餐高峰期时,外卖骑手很难遵守时速20公里的规定,“时速20公里根本就来不及,我们时速一般都在40公里左右,看见交警了,就绕着走……”
■整治行动进行时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严查严处
为打造全国最安全省份,吉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从今年4月1日起,在全省部署开展行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以来,全省行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9.1%,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3.2%,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各级交警部门结合本地区行人、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交通违法发生的规律,进一步调整优化勤务模式,保证重点路口、路段的见警率。当班路面民警为管辖的路口和路段的责任人,及时纠正行人、电动自行车、摩托车违法行为。同时通过充实协警、志愿者等管理力量,提升管控能力,增强执法力量。全省各级交警部门严查电动自行车违反规定载人、闯红灯、闯禁行、在机动车道行驶、逆向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同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商请工信、质检、工商等部门,推动外卖、快递等企业限期逐步淘汰在用超标车辆。对摩托车坚持“零容忍、全覆盖”,严厉查处无牌无证、车辆未检验未报废、闯红灯、闯禁行、逆向行驶、不带头盔等严重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整治行动以来,全省查处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违法行为2.7万起,其中查处未按规定戴安全头盔5752起,无证驾驶3860起,逾期未年检1899起,未悬挂号牌1865起,酒后驾车1653起,准驾车型不符327起。
全省各级交警部门进一步加强违法多发路段、路口整治,用足罚款、记分手段,严管不按规定礼让行为。加强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建设和应用,充分利用交通技术监控等设备进行抓拍取证,进一步压缩管控盲点,提升查处效能,扩大震慑作用。采取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纠正行人闯信号、跨越隔离设施、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等违法行为,对带头违法和不听劝阻的行为人进行严格查处,对其他行人起到警示作用,助力养成文明习惯。今年以来,全省设置不礼让斑马线抓拍设备50余套,增设行人过街设施27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