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路上的斑马线原本是安全线,但市民李先生却说延吉朝阳街与人民路的斑马线是“坑人线”,近日,市民李先生通过延边信息港百姓热线平台发帖反映此问题,并表示希望能尽快整改。
李先生所说的斑马线位于延吉市朝阳街与人民路交会处,“6月1日中午,这个路口施划的交通标线,当晚11点多我走到这里脚下就一滑。”李先生年纪不大不可能平白跌倒,于是,他蹲下来查看斑马线,找到了原因。“刚铺设的人行横道表现上有一层玻璃碎,这种玻璃碎摸起来不扎手,像珠子,所以人走在上面很容易脚底打滑。”李先生表示,他曾看过央视及其他媒体关于此类现象的报道,“这种玻璃碎是可以起到反光作用的,脱落的原因应该是工程质量问题,可是既然很多地方都曝光过,为什么还能在延吉看到这种现象?”李先生表示,“玻璃碎都散掉了,也就不具有反光作用了,而且我发现这种情况不单是这一处,很多路段都出现了这种情况,是一种普遍现象。”
6月4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李先生所说的十字路口看到,确如李先生所言,十字路口的斑马线颜色清晰,应该是刚施划不久,走在上面虽不是特别滑,但感觉并不稳妥。用脚搓搓地面,能感觉到玻璃珠的摩擦。记者发现,这些小颗粒状的玻璃珠闪闪发光,散布在人行横道周围。
据了解,这些小玻璃珠实质上是叫反光玻璃微珠,主要作用是在夜间提醒司机看清行人,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但是这种反光材质应该是粘在人行横道上,怎么会这么容易脱落呢?“这种易脱落的反光玻璃碎做得是表面功夫,可能平时大家不会在意,但如果是年纪大的老年人或者特殊天气的情况下,肯定会给行人带来安全隐患。”李先生说,交警部门设置反光斑马线的意义是为了行人的安全,这种因为施工出现的问题,虽然不是相关部门故意所为,但不免让人质疑有关部门做事不用心,李先生认为应尽快对类似路段进行整改,并对实施作业的人员进行追责,以免市政建设方面再出现此类问题。
在记者发稿前,延吉交警大队对李先生的帖子进行了回复:“针对提出的所施划的交通标线质量问题,我们会向设施部门反映,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处理。”记者向交警大队进行了咨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与设施中队取得联系,详细过问此事,如果属实将进行整改。6月4日,省委常委、州委书记姜治莹主持召开州环境保护委员会2018年第一次会议,听取年初以来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对今后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落实。州委副书记、州长金寿浩出席会议,副州长周金星通报了全州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姜治莹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延边最大的优势,也是延边最耀眼的金字招牌。但要看到,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我州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全州上下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认清当前我州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挑战,在思想上认得清,在行动上跟得上,在工作上落得实,从自身做起,从所在县市、所在部门抓起,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务实的作风、最严格的标准、最有力的举措,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姜治莹指出,中央环保督察是“政治体检”,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县市、各部门要树立政治意识、党性意识,聚焦整改落实,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改到位改彻底。要强化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双包保”工作机制,坚决扛起整改工作的政治责任,对于中央环保督察组有明确意见的问题,要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对于短期能够整改的,要即刻着手、限时整改;对于确需长期整改的,要集中力量、持续发力,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坚决做到“四个确保、四不放过”,即确保整改措施落实、不落实到位不放过;确保反馈问题解决、不解决到位不放过;确保严肃追责问责,不追责问责到位不放过;确保长效机制建立,不建立到位不放过,推动整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姜治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各方力量、凝聚强大合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坚强保障。要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委员会作用,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要时刻绷紧生态环保这根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从严自查自纠,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手里有招、工作有效。要狠抓考核问责,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对损害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不严格、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从严问责,一追到底、终身追责。要注重协调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发力,深入开展好宣传活动,切实把建设美丽延边转化为全州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州委常委,现职副州级领导,州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县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环保局局长参加会议。